近日,茶行业都在关注《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与发布。
时隔九年,新《条例》的修改不仅说明了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茶叶行业质量安全和销售方面的监管,也说明了近十年来,福建茶行业也在蓬勃发展,有些法规必须与时俱进地调整。
那么,从《条例》的改变,能看出近十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呢?
1不打农药也能提质发展
新《条例》增加了对不规范农药使用的罚款规定,对单位罚款可达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对个人罚款一千以上一万元以下。
这一规定的出现,更说明福建茶叶安全质量经得起考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产品质量标准日益完善,茶叶卫生安全质量体系不断健全,从根本上保证了闽茶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针对农药问题,也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通过茶园无害化生产技术研发,来实现不实用农药的技术支持。
长期以来,福建省坚持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将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先进科技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全国率先倡导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持续推进福建生态茶园建设,从而保证福建茶叶的质量安全,推动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在武夷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作为科技特派员,就手把手传授茶农,采用“有机肥+绿肥”的方式来改善茶园土壤。生态茶的种植方法使得当地茶叶“质”“量”俱佳,大受市场欢迎。
“茶叶不打药,打药没人要”成为福建茶界的共同认知。截至2020年,福建省已经打造了1200个茶叶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态茶园占全省茶园80%以上。
今年上半年,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的“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融合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的精神,在福建茶产业也得到了深入贯彻。以武夷山为典型,全省将茶科技实实在在落地到茶产业,助力生态茶园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2茶叶质量监管与时俱进
新《条例》完善了产品可追溯的内容,并增加了对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茶叶经营企业的处罚规定。
福建省多年来严格实施“放心茶”工程,建立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大力开展茶叶商品地标认证工作,采取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抽检举措,从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对闽茶质量进行层层把关。
2014年,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安溪县,是全国茶行业唯一的茶叶质量安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设立,无疑是国家对多年来福建茶叶质量安全建设的充分肯定。
目前,中心围绕茶园无害化生产技术研发、茶叶安全加工及贮运技术研发、茶叶有害物检测技术研发、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应用与示范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研开,先后承担了2项国家级、6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在产茶区政府、茶业有关部门及茶企的共同努力下,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园基地的“版图”越来越大。2019年,农业农村部对包含茶在内福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结果显示,福建总体合格率为9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同时,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包含茶叶在内的省级第四次和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总体合格率达99.5%。
不论是提高茶叶安全质量,还是茶园生态可持续发展,福建茶产业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一个根本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境理念。
本次《条例》的修改,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厚植生态优势,做大做强茶产业,加快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茶产业、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福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